行動學習介紹
一、行動學習定義:
根據Topland(2002)從學習的管道定義行動學習,認為行動學習是多種管道式(Multi-Channel)的網路學習,透過行動電話、個人數位助理、可攜式的筆記型電腦或平板電腦等管道進行學習活動。
根據教育部說明,行動學習載具應具備:可隨身攜帶,具電腦運算、儲存和傳送數位資料、無線通訊等功能,並能支援使用者在不同場地進行各種有效學習方式的工具,例如:平板電腦(Tablet PC)、電子書閱讀器(eBook-Reader)、數位筆與薄型螢幕、個人數位助理(PDA)及簡易型筆記型電腦等。利用這些載具融入學校教學,例如:學生手持平板電腦走出教室,實地到校園裡做觀察紀錄;在課堂後,學生亦可在載具上進行學習,像是學生可以在電子書閱讀器上填寫試卷,系統將會自動批改並給予解答,也提供錯誤題目的類似題型供學生多次練習等。綜合上述說明,載具本身的功能、系統設計等發展,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學習的模式(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10)。
二、行動學習的內容模式:
行動學習的內容模式可以分為兩種,網頁瀏覽式與程式安裝。
(一)網頁瀏覽式就是透過行動載具上的瀏覽器上網閱讀學習內容、如 iPhone使用Safari,Android 系統使用 Chrome,這類的優點是,不同的載具都可以閱讀同樣的內容,缺點則是一定要有網路連線時,使用者才能存取資訊。
(二)程式安裝類,這類是透過下載,安裝學習內容於載具上,優點是瀏覽內容時可不需要連線上網,因此不受網路下載速度的限制,可播放多媒體等,如 iPhone 的 App,Android 的Market,缺點則是不同的載具、不同的平台所使用的編輯程式不一樣,需要另外的客製化,有些平台會收取上架費用,如 App Store,微軟的Market Place 也會收取費用。
三、行動學習的教育模式:
在正規教育中,行動學習可以應用的範圍很廣,包含小組合作,學生可以拿著個人的載具進行小組合作,也可以進行戶外教學,與環境、情境結合。行動學習也可以做為輔助評量的工具,提供學生課後、課外的輔助教材。
根據Brandon Hall 報告指出,行動學習是具備了機動性、無所不在、隨時可以取得資訊、可與環境結合、有連結性,更是非常個人化的載具,因此我們在設計行動學習內容的時候,要將行動學習的特性包含進去,充分利用,解決一般傳統數位學習沒有辦法達到的效果。
四、行動學習的優點:
優勢包含易於攜帶體積小、卻彷彿帶著一座圖書館出門、適合用於打發零碎時間、具備環保的概念等。
蕭顯勝等人(2005)歸納出行動學習的幾項優點:
1.學生可使用各自的行動輔具:行動學習輔具都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之特點,加上其價格比桌上型電腦便宜,而學生也可以自行購得此載具。
2.教學情境不受限制、資訊隨手可得:行動學習利用無線網路環境,老師可隨時將教學情境移至戶外,任何地點都可成為臨時的教室,而透過無線網路可在任何情境下,立即上網找尋教學或學習所需的資訊。
3.資訊交換方便快速:透過行動輔具上無線傳輸的功能,老師或學生之間可以快速的交換資訊。學生可以很方便的接收老師的教學資訊,也可以很方便的繳交作業給老師,老師或學生間也可以在網路服務的伺服器平台中交換資訊。
4.數位手寫功能:行動學習輔具多半有手寫輸入的功能,學生可以利用手寫辨識功能來輸入學習重點,而不用再利用鍵盤來輸入資料,也可以將資料儲存下來以進行傳輸或修改。若老師在進行教學時能配合使用「電子白板」,老師在電子白板中所寫的內容都可透過無線傳輸傳到學生的行動輔具中,如此學生將可很方便的保存下老師講課的重點。
5.數位攝影功能:目前部分的PDA 中內建有數位相機的功能,老師可透過攝影功能將學生的學習過程適時拍照保存,以作為評鑑時之參考。而當教學情境移至戶外時,適時的拍照將可以作為資料收集或資訊交換的好方法。若能加入動態攝影的功能,如小型的視訊攝影機(Webcam),則更可捕捉到動態的訊息,並透過無線網路功能即時傳遞或交換。
6.合作學習容易進行:利用行動輔具的合作學習,學生將不再是擠在一台電腦前面進行討論,不會有人被擋到視線,或總是少數人在操作電腦、主導活動,在人手一機的情況下,學生可以像傳統的合作學習一樣,面對面討論,或是分散開來分工合作,並透過無線網路迅速交換彼此間所收集到的資訊或意見。
五、行動學習的內容:
國外e-Learning廠商OnPoint Digital的執行長Robert Gad提出,行動學習的內容共分成7個層次
第一個level是一般的簡訊傳遞。
第二個level 是互動的簡訊,利如MMS。
第三個level 是結合語音的投票系統、回應系統等。
第四個level 則是透過載具提供參考資料,如文字檔案、email等。
第五個level 則是較完整、有經過設計的學習單元。
第六個level 是包含了影音、動畫等更豐富的媒體。
第七個level 則是可以與環境結合的感知內容,如擴增時境、GPS定位資訊…等。
一般來說 基本的手機可以做到 level 1到level 3 的內容傳遞,level 4 到 level 7 則要透過智慧型手機、小筆電來達成。因此在開始進行行動學習教學設計之前,可以先以載具的應用來決定內容的種類。現階段大部分人對行動學習的認知,係指Level 4至Level 7。
六、結論:
Learning on the Move 的目的在解決剛剛所講的現有Sun Microsystems 的學習環境,Learning on the Move 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者一定要能夠及時的存取資料,達到績效支援的目的、透過課堂學習、與社群的互動包含 Blog Wiki 等,加上專家指導、數位學習、知識庫圖書館的資料,協助學習者快速地取得所需要的知識,完成工作等。透過這樣的學習環境、將可達到 Pull 的主動學習環境、並且是有彈性的,學習者想要學習什麼內容、在什麼時間學習,都可以自己控制與調整,不需要透過強制的方式,學習者可以自己完成或是找到資料內容、更可以透過非正式的學習管道取得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