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漫遊山海四千米,穿越古今四百年

摘要
   教師與學生運用平板電腦以及無線網路的便利性,進行「無所不在」的學習,由本校社會科姜明雄老師帶領孩子們一同閱覽豐富、浩瀚的網路資料庫-中央研究院Gis系統整合資料庫網路戶政資料庫同時能上天下地、穿越時空,認識台灣四百年的歷史與地理。
 


 
認識歷史與

本校行動學習實施的課程主軸是以五年級的社會領域,總共六個班級參與根據史上最有梗的台一書內容所言,大約近十年來,國小五年級的社會課程開始教「臺灣史地」,成為國小三六年級的社會課中,最難讀也是最難懂的一年,沒錯,甚比六年級社會更難,相較之下,六年級社會比較像是生活課。所以我們的學生在面對課文裡諸多地理名詞與歷史事件時,因為生活經驗的侷限,如西來庵事件、霧社事件、郊商……,常覺得莫名奇妙,無法理解,不但讓課程文本間的脈絡難以串連,也間接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

解讀台灣日治時期的資料

在「穿越百年話戶籍」與「百年回眸探堡圖」這兩項教學活動的梗概如下,先請學生事前先向戶政事務所,申請個人家族日治時期的戶籍資料與教師在課前準備西元1904年完成的臺灣堡圖---除了保留過去的地名資料之外,也可以看到當時土地利用的各項資訊;課堂中,教師讓學生透過平板電腦,連結至網路戶政資料庫,這是為了讓學生對於過去的日治時期歷史能有進一步的認識,體會到課文的內容不僅僅是「死背的知識」;同時我們選擇在日治時代,擔任台灣民政長官,規劃以及發展台灣基礎建設,對台灣貢獻非常大的-台灣的現代化之父後藤新平,在其任內最為重要的兩項措施—戶口普查與土地調查,作為教學活動內容。後藤新平在西元1905年前後完成的台灣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並建立戶口調查等戶政資料與土地調查,奠定了台灣現代化的基礎,而且這兩項調查都保留了重要的家族歷史資訊,也是學生了解自己家族歷史的最佳管道;接著再運用Qrcode連上中央研究院Gis系統整合資料庫,就能夠查詢學生自己的家族或是學校,在過去的土地利用狀況,甚至進一步解讀地理訊息。我們兩項教學活動的目的,除了能讓孩子們深入了解台灣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之外,更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與過去的歷史產生相連結,這才是我們教授歷史真正的意義。
 
 
 

孩子們碩的學習成果

只可惜其中有不少日文與戶政名詞深奧難,加上資訊未流通,只有少部分人知道這個網站提供的資訊-網路戶政資料庫與中央研究院Gis系統整合資料在這個教學活動,孩子的回饋與反應極為熱烈,很多學生的反應都是:什麼,原來我們家族以前……經過整理,班級學生的發現臚列如下

¢本校過去是一大片旱田,但附近的某間百貨,在當時居然是一大片墳場。

¢學校附近的「上石牌」地名正好呼應之前教授的歷史——這裡以前是巴宰海族岸裡大社的社域。可見得這段歷史的記載正確性很高。

¢班上有好幾位學生是臺中市西屯區廖家的後代。從灣堡圖中,可以對照出他們家族過去的開墾範圍。

¢想不到一百多年前的測量技術如此先進,居然可以精準疊合現在的衛星地圖。對照清代的灣番界圖等地圖,不得不承認日本的這項改變真的很有意義。

同時我們還發現

¢族群確認:有的學生從戶籍資料才知道自己原來是客家人。

¢鴉片吸食的問題:不少學生的戶籍資料上都註記家人吸食鴉片的記錄。

¢傳染病與防疫:灣的熱帶疾病曾讓福爾摩沙蒙上鬼島的醜名,但學生總覺得有這麼誇張嗎?但是,有位學生看的戶籍資料嚇一跳全戶九人,居然全都感染過天花!學生的資料也都顯示:天花問題的確嚴重。但同時也靠到日本的防疫措施發揮功效,從明治時期的傳染率一路降低,治昭和以後,染並情形的確大為降低。
¢社會變遷:從戶籍資料簿中的記載,學生們看到當時興盛的童養媳風氣、男女早婚的現象,以及高出生率的人口問題。
    最後,我們將所有的活動歷程和成果放置在本校行動學習的成果網站,歡迎來到---蓋幫傳奇的網站http://class.tn.edu.tw/2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