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資訊課程在國中總是以軟體教學為導向,然後搭配能力指標,再加上網路應用競賽的項目,結果國中國小的教學內容非常類似,學生往往只在應用軟體層面學位操作,而缺乏整體資訊架構養成。到了高中甚至大學,幾乎可說是沒有計算機概論的任何結構化知識。於是所有教學重來,從二進制教起,布林代數,補數…..,可惜了前面十幾年的教育投資,包含教師培育與終點,學生的學習生命等。我在三十年前進大學之前,沒有機會接觸所謂的資訊內容,進了大學從頭練起,現在的孩子比我提前十年接觸,卻幾乎跟我依樣在十八歲時從頭學資訊,這是國家教育的浪費。
所以新的107課綱是否有注意到這一點,是我非常關切的。
以下幾點,是我覺得資訊與科技成為領域,大家需要集思廣益的問題
一、能力指標 VS 核心素養
九年一貫採用能力指標來評估與設計課程內容,任何一個軟體,透過作業的設計,就能容易與指標掛上勾,達成了一個簡單的技能目標,但是其實不需基礎思維能力,維持在應用層。而新課綱以核心素養為學習表現依據,就要修正此一缺失,細心規劃每一個學習階段該有的素養,椅面片段學習,毫無架構,甚至重複學習,浪費資源。
二、師資培育與配課需求
目前大多數國中並無資訊專長教師,資訊課經常以彈性課程設定,並配給其他學科老師,這些老師若非資訊相關科系養成,容易流為加強功課、軟體操作的課程,對於學生的資訊素養完全無助。新的因應,並未見到廣徵廣訓資訊專業教師,而是現有教師再訓,真的非常奇怪。這是以往國中並無資訊教師編制,忽然要設立資訊領域所面臨的窘境。
所以應加強資訊相關專長教師轉任或加科,並且落實專長排課,才有設置領域的意義。
三、資訊教育應該二十年一貫
既然從小學便開始規劃資訊課程,那麼小學該會的概念,國中便不該重新學習,大學更不應從頭教起,所以教育部應該完整規劃,避免教育浪費。不管能力指標還是核心素養,應該不只是燒腦條列而已,要考量孩子將來要進資訊領雨還是不進資訊領域,在高中以前需要學會甚麼,不需要學甚麼。
四、運算思維不等於機器人
許多國中開始推動機器人,因為廠商以此打廣告。機器人的確可以訓練運算思維,但不是其他東西就不能訓練。一窩蜂跟著場走,賺飽飽,學生老師都迷失了,我唸到資訊碩士,還是不會機器人。核心素養裡面沒有提到機器人三個字,千萬不要把自己弄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